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中国的政府信息化及其面临的实践问题上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程度相适应,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国民经济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从政府推进信息化的举措和目前政府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两个方面,简单回顾和总结中国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一。中国政府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的主要举措 虽然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部分,但中国政府对全球性的信息化革命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实现从传统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同时,在政府信息化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初步提出了电子政务的主张。这些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化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政府领导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全球性的信息化革命,并作出重要的指示和部署,这些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江泽民主席在有关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中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各个方面积极加以运用,要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与之相适应,在 1998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中央决定组建信息产业部,这是推动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1999 年 12 月,中央又决定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吴邦国副总理任组长。[1] 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中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9 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比 1995 年增长 184.2%.电话用户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迅速实现了从百万户、千万户扩展到亿户,2000 年 9 月,全国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 2 亿户。目前,固定电话的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移动电话的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 14.7%,城市电话普及率为 32.1%,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为 4.7%,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 80%.[2] 为了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通信业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逐步实现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和电信重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