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后勤保障工作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后勤保障工作 一、创建军械处,生产弹药及武器维修 在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初期阶段,根据地战斗武器严重不足。为此,红四军建立了修械所。其中在 1928 年 7 月建立了专门的军械处,其办公位置是设定在茨坪的店上村农民家中。军械处从多个渠道调取专业枪工 30 余名,主要是对各类战斗武器进行集中修理。由于生产技术与工业水平限制,可应用的生产工具有限,主要有火炉、铁锤、铲子、风箱等。修械所与军械处除了要对武器进行修理,还要生产制造匕首、大刀、梭镖等。同时,在战斗中缴获的武器也是补充红军战斗力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红军还通过多种途径从国民党统治区购置相应的军事物资。① 二、实施多项措施,保障军粮稳定供应 当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之后,粮食供应问题日益严峻。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面积有限,其次与部队人口基数增大相关。随着红军队伍人数扩大,每月要平均消耗 40 多万斤粮食,吃饭问题是燃眉之急,要着重解决。在 1927 年 10 月至 1929 年 1 月,国民党赣、湘敌军开始向井冈山根据地进行数次猛攻与会剿,加上敌人全线封锁,此时“赤白贸易”基本断线。井冈山根据地大量药品药材、食盐、布料等严重匮乏,军民生活极度困难。 为了解决军队给养问题,红四军开始设立军需处,实行多项措施补充军队物质给养。首先,军队干部均要全面参加到农业生产中,带动当地广阔农民群众进行生产。为了补充生产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足问题,还设立了耕田队。其次是筹款筹粮,部队定期打土豪,用缴获赃款购买粮食。随后开展挑粮上山运动,最大程度保障军粮储备稳定。对各类物资应用进行压缩开支,比如通过各类草药来替代成品药材。在根据地范围中全面开展土地革命,将地主手中大量土地全面分配给当地农民以及苏维埃,能激发广阔农民参加生产积极性,强化基层农业建设,调节农业生产条件。 三、克服困难条件,建立红军医院 为了对广阔伤员进行救治,红四军先后设立了医务室、红军医院。以三湾改编之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卫生队为基础,建立后方医院,设立茅坪后方医院,军民共用,医院能有效容纳 50个伤病员。药材来源主要是战斗中缴获的药物、多渠道购入的西药、当地中草药。医院设备过于简陋,常用于消毒的碘酒、红药水、药棉有限,受到频繁战斗影响,已有的茅坪医院不能满足红军伤病员救治以及红军革命战争要求。大量伤病员早就超出了医院救治人数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