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艺术家劳动。这期间,她很少动笔。1972 年,顾同奋结束了三年的干校生活,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她终于可以从事专业的美术工作了,也可以搞创作了。顾同奋 1972 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邵宇刚刚从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回来,他安排顾同奋在总编室看稿子。这些稿子有摄影的,有绘画、图案的,也有理论类的书稿。当时,连环画编辑室的稿件相对多些,连环画编辑室有四十多人,主要编辑出版普及类的年画、连环画、宣传画。不久,顾同奋向社领导提出,去连环画编辑室工作。获批准后,她很兴奋。顾同奋回忆说:“任率英、林锴、王里、曹作锐等一批老同志都在连环画编辑室。老同志人品很好,我们不懂的地方,他们毫无保留地给我们讲。老同志们勤勤恳恳,上班时候要么闷头看稿子,要么改画稿,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1974 年,顾同奋任连环画编辑室副主任,负责绘画部分的审稿工作。“文革”刚刚结束,在 1978 年的庐山会议和 1979 年的泰山会议上,国家出版局(新司出版署前身)为解决儿童读物书荒的现象,酝酿成立中国幼儿读物讨论会,启动了全国儿童图书的出版工作。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了儿童美术编辑室,此时,顾同奋主管连环画、儿童画两个编辑室,还有美编室、创作组。此后,每年出版儿童图书的数量达到四五十种。与专业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不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儿童画编辑室主要发挥美术的优势,出版了一系列儿童读物,比如曾经出版过一套“小折叠系列”,开型小,价格便宜,内容好,质量高,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出版儿童读物的同时,顾同奋也关注漫画读物的开发,漫画读物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历史上出版不多,也是一件新奇事物。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编辑顾朴、王里、丁午同时又是知名的漫画家,顾同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出版漫画书刊。《儿童漫画》从丛刊开始做起,进展到月刊,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数次获得新闻出版署的各种奖励。2024 年前后,月发行量达到近二十六万册。1995 年,顾同奋参加创办“中国动画 5155”中的《漫画大王》。后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翻译编辑的日本漫画《机器猫》曾在中国漫画市场上掀起巨大的波澜,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套日本漫画作品,影响了一代人。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蔡若虹为组长,华君武、朱丹为副组长,组成一个筹备组,恢复组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同奋被借调去工作,但她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工作并未减少。组建中国美术家协会,从落实政策,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