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管员纪念国庆 60 年征文照片里的故事家里珍藏着一本相册,那是年近八旬的爷爷的人生缩影。只有在爷爷生日时,小辈们才能立在爷爷身后,在相片的翻阅中体会爷爷幼年时的困苦拼搏、年轻时的风华正茂、壮年的辉煌成就。很小的一张黑白照,那个穿中山装的英俊小伙眉宇间的稚嫩之气还未完全脱去。虽然才十九岁,他为家人生计已经奔波五年。因为家里贫穷,私塾只读了两年半,然后在街上卖香烟,风里雨里,霜打雪冻,一个十岁的少年却咬紧牙关,他知道每挣一个铜板家里明天就能多买一点米,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就可能吃上一个鸡蛋。这便是我的爷爷,一个早早担起生活重担的少年。照片将时间定格在一九五三年,新中国成立了,万象更新。爷爷在大昌粮坊做了三年学徒之后,被安排到北关粮食服务部,他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到照相馆拍下了第一张照片。然后,又到门市部工作,五六年八月,爷爷到商丘财贸干校学习,短短两个月,他的聪慧和才智得到提升,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书,从没听恁有学问的人讲过“课。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三年,爷爷对那次的学习依旧记忆犹新: 一个穷孩子,参加工作才三年,就被派出学习,多光荣啊,旧社会做事,掌柜的稍不顺眼,一个棒子就抽过”来。解放了,老百姓才翻身做了主人,才有了地位,才能外出学习。这张彩色照片好大,拍摄把握的角度也好。那是 1982 年的 9 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爷爷工作的单位淮阳北门粮店视察工作,紧紧握住爷爷的手说:北门粮店搞得这样好,就是因为有李景彦。这张照片和关于爷爷的通讯报道,先后刊登在《中国粮食报》、《河南日报》上,爷爷美名传遍四方,前来学习经验的人到淮阳一下车,就说我们到北门粮店找李景彦。爷爷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搬粮上车,抗包上垛,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冬,他都坚持与职工同劳动,共奋斗。在他的领导下,北门粮店做到了四坚持:全年营业,每天营业时间 15 小时,保证随来随买;坚持给城区 56 户老红军、军烈属、五保户送粮上门;坚持对城郊居民定时定点上门服务,每年送油粮达 10 万公斤;坚持领导成员常年顶班参加劳动。为了方便居民,在爷爷的提议下,设置了打气筒、针线包、扎袋绳,处处为顾客提供方便,得到老百姓的如潮好评。在爷爷的带领下,淮阳北门“”“”粮店荣获国家商业部 全国商业先进集体 称号,被河南省政府授予 模范集体 称号,被团“”中央、全国妇联命名为 先进集体 。这是爷爷佩戴金质奖章的照片,他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