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机械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验;改革机械设计是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学好有关专业和培育实际的设计应用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先修课程,而且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的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本课程具有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近年来,随着课程体系改革及人才培育方案的不断优化,该课程总课时大幅减少,教学内容却在不斷更新和增加。由于本课程与多门先修课程紧密相连,需要综合运用先修知识来为机械设计服务,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比较吃力,没有头绪,抓不住重点。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将工程应用任务驱动融入课程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案组织的合理优化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公式多、系数多、图表多、概念多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公式,就要注意轻重有别。重在弄清这些公式的性质、使用条件、符号、参数,而对公式的推导过程、经验数据的取得等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不必深钻,以免偏离重点。本课程讨论的内容繁多且看起来比较零碎,逻辑性相对较差。但实际上其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从教学内容中找出这些规律,形成一条教学主线,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庞杂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掌握工程设计一般规律的能力。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要求预先学习多门先修课程。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要将先修课程各个知识点相互贯穿,要不断引导学生复习和融汇先修课程相关知识点。在教学案例方面要大量引入工程实际案例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轴承设计中,就必须了解金属材料:碳钢、轴承合金、铜合金等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公差与配合: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关系的特性及应用。该案例教学中重点采纳与工程应用结合,以发动机的滑动轴承应用、变速箱滚动轴承工程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实物展示、装配的过程,学生经过对比综合分析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应用上的差异,从设计理论及方法上找出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之间的共性和特性,对轴承从整体上有了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二、 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