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三下乡总结不知不觉,15 日的阳山土地确权工作就这样结束了。15 日的阳山生活真的使我获益良多,我明白到了粒粒盘中餐的来之不易,明白到了山区人民的辛勤艰苦,明白到了阳山与世隔绝的贫穷落后。太多太多的经历使我难以忘怀,不时在我心中泛起阵阵波澜。初到阳山县岭背镇,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落后。在延绵的山路上驱车近半个小时才从县城到底岭背镇,沿途全是田地与山川,没有工厂更没有商店。还记得在岭背的第一个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在镇政府附件走了一下,当时我们竟说出了一句“在这里真的想花钱都有点难”。据打听得知,在镇政府附件人烟不过 100,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珠三角打工去了。三下乡的头几天,我们被分配去了田地里去画田,几个城市里来的孩子领略了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下田,第一次目睹农民收割与播种,第一次分清楚哪些是水稻哪些是小麦……下田很苦,太阳好晒,但是这特别经历使我收获了好多。后来我在想,我们来三下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的小伙伴回答到“是来体验生活”。但是我们就仅仅是了体验生活吗?我们来体验是表明我们赞成这样的生活,乐于贫穷吗?不是的,我们要来了解为什么这里这么贫穷,我们能帮助他们什么。所以后面的几天我常常与政府的官员以及地方农民去聊天。最后得出了几点贫穷原因。首先是土地问题,这里的土地不能开发利用。为什么呢?原因一是这里有自然保护区,是北江的源头,所以在这里不能开发工业。原因二广东省是有耕地底线的,为了更好地开发珠三角,所以很多珠三角的农地规划被划归了阳山县,很多土地的用途以及限制在农业用地上了所以不能开发。其次,基础设施也不具备招商引资的能力,在岭背镇,我发现这里居然是没有自来水的,而且这里的水的钙含量好高镇政府的水是经过过滤才喝的。还有这里的电力好不稳定,当空调运行时,灯居然会闪耀。还有这里的路网建设也不完善,就只有一条省道贯穿岭背镇,但是除了这条路,其他的道路都是单行的。还有这里的田地的海拔普遍偏高,农田的灌溉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还有这里农民的思想还是相当的小农,很大地阻碍了招商引资。为什么呢?以温氏为例,温氏在岭背镇有一个养殖基地,但是当时在租地时候受到了好大的阻力。当地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相当的高,他们另可得到更少的回报,更辛苦也不愿将土地出租。他们以土地为他们的唯一依托,有土地他们就能父传子,子传孙地传承下去。不能否定的是这里社会保障体系是相当的落后的,农民们老无所依,病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