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一、引 言二、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所谓依法治国,或者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理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亚理士多德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最优秀的治国之道。他指出: 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 凡是不凭感” 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 他在比较讨论了一百五十八种政体“之后得出结论说: 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的要旨是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的政体。反之,假如他或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的私利,那么就必定是变态政体。 因而,他说: 应由多数人来治理…………”“国家似乎是很正确的。 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The Rule of Law)更为可”“取。 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其核心内核是一致的。依法治国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就是要确立一个摆脱个人欲望,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的实现了依法执政的既定方针,所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假如说党的十五大只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执政则是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依法治国方略核心问题的反思,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