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修德寺白石纪年佛造像衣着样式研究

修德寺白石纪年佛造像衣着样式研究_第1页
1/6
修德寺白石纪年佛造像衣着样式研究_第2页
2/6
修德寺白石纪年佛造像衣着样式研究_第3页
3/6
修德寺白石纪年佛造像衣着样式讨论摘要:修德寺白石佛造像在中国佛教艺术进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以石佛造像衣着样式为讨论对象,运用类型学进行分析讨论。文章首先对白石佛造像衣着样式进行类型学分析;接着结合汉地佛衣样式的进展规律,探讨白石造像衣着样式的演变与渊源;最后全文。关键词:修德寺;白石造像;衣着样式;类型;演变1 类型学分析佛衣亦称袈裟,为披裹身体的长方形布块,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上衣、中衣和下衣。上衣在外,中衣在内,下衣相当于裙。佛像服饰除了三衣外,上衣内还穿有袒右僧祇支。在以往的讨论中,对佛造像衣着样式的称谓多借用文化概念或文化概念与佛衣披覆方式相混合的方式。陈新悦依据三衣的披覆方式将佛造像衣着样式分为两大类:甲类为上衣外覆类,乙类为中衣外露类。甲类又依据上衣不同的形式,分 A 型袒右、B 型覆肩袒右、C 型露胸通肩等五式;乙类依据上衣和中衣不同的形式,分 A 型上衣搭肘、B 型上衣重层、C 型中衣搭肘等四式[1]。这种对佛造像衣着样式的分类与称谓,可谓为科学的方式。本文将沿用这种方式,以纪年造像为例,分析和探讨佛造像的佛衣类型及其演变规律。根据修德寺遗址白石佛造像形态的不同,分为背屏式、双佛式、圆雕式三大类进行分析。1.1 背屏式此类白石佛造像的衣着样式主要为甲类 A 型、甲类 C 型、乙类 A 型、乙类 C 型。甲类 A 型,即袒右式。上衣从身后覆盖左肩,右衣角由右腋下穿过搭于左肩,露出右胸和右肩。衣纹单线阴刻,个别有凸线衣纹。佛衣轻薄贴体,坐像下摆呈水波样铺满座。如北齐天统二年(566)静藏造释迦坐像、北齐武平四年(573)赵田姜造佛坐像等。甲类 C 型,即露胸通肩式。上衣从身后覆盖两肩,右衣角自腹部穿过搭于左肩,并在腹部形成“U”字形衣纹。佛衣轻薄贴体,衣纹多以双线勾勒,个别造像有单线衣纹。坐像佛衣下摆或呈回曲样悬垂座前,或呈水波样铺满座,立像下摆均呈水波样内收。根据胸前领襟可分二式:Ⅰ 式:领襟后缩遮盖中衣帛带。如北齐天保六年(555)李神景兄弟等造无量寿佛二胁侍菩萨像、北齐河清二年(563)僧想造弥勒佛坐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刘伯遵造弥陀佛坐像等。Ⅱ 式:领襟收缩呈小圆领样。如北齐武平六年(575)王合造释迦佛坐像、隋开皇五年张波造弥勒佛立像等。乙类 A 型,即上衣搭肘式。上衣从身后覆盖两肩,右衣角由胸前穿过搭于左肘,中衣用露胸通肩的样式或和上衣用相同的覆着方式。佛衣宽博厚重,内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修德寺白石纪年佛造像衣着样式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