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九工作的思考与对策建议编者按“九五”期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进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和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义务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也遇到了新的挑战。韩清林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九”工作已经遇到或可能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化的思考和分析,颇有见地和价值。其中的一些看法和议论,尽管是一家之言,但对于深化讨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不无益处。当前,全国“普九”工作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仔细讨论“普九”工作的思路与对策,是教育工作和督导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十六年义务教育的伟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普九”理论体系。经过十六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究,有中国特色的“普九”理论初步形成:义务教育的地位论——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适度超前进展。义务教育的本质论——义务教育的本质是义务性、强制性、普及性、公益性和公平性的教育。义务教育的目标模式论——义务教育是公民素养教育,应当以学生进展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社会公民素养与未来社会公民素养、全国公民素养的统一性与各地公民素养的差异性的关系,构建适应公民素养教育需要的义务教育思想、培育目标、课程结构、教材内容和办学模式。义务教育的进展论——义务教育不断进展的过程与进展过程的阶段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地“普九”进程大体处在五个阶段上,即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阶段、进入“普九”阶段(初中毛入学率超过50%)、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毛入学率达到 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按时毕业率在 90%以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义务教育按时毕业率在 90%~95%)、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义务教育按时毕业率在 95%以上)。义务教育的形式论——义务教育是年限教育与水平教育的统一论。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法论——无条件实施与有条件普及的辩证统一论,包括区域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内的均衡进展要求与非均衡进展实践的辩证统一论。义务教育的法制论——义务教育的立法体制与法规体系、义务教育的普法与执法、义务教育的执法监督、义务教育的司法、义务教育法关系的特别性。义务教育的体制论——义务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和老师管理体制。目前,这四种体制都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的政策制度论——“分区规划,分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