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量测定的历史回顾原子量的测定在化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所说:“没有可靠的原子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分子式,就不可能了解化学反应的意义,就不可能有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没有周期表,则现代化学的发展特别是无机化学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在已建立了科学的原子量基准,并且通过相当完善精密的原子量测定方法测得足够精确的原子量数值的今天,我们回顾一下化学科学发展进程中这段重要史实,对于深入研究化学发展规律,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原子量,无疑是大有稗益的。一、道尔顿的开山之功英国著名的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1766〜1844)在提出原子论观点的同时,就为确定不同元素原子的相对重量作了努力。从而成为化学史上测定原子量的第一人,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确定各种元素的相对重量并非易事。这首先要确立一个相对标准,既以谁为参照基准。其次要有准确的定量分布手段,并且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分子中元素原子的数目,这在当时对于大多数化合物是很难做到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道尔顿只能采用主观武断的方法规定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比。例如,他认为水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1 个氢原子组成的。这祥,根据当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对水的重量分析的结果,以他选择的氢原子的相对重量为 1 做基准,算得氧原子相对重量为 5.5。1803年 10 月 21 日,道尔顿在曼彻斯特的“文学和哲学学会”上阐述他的原子论观点时,第一次公布了 6 种元素的原子相对重量,但他没有宣布数据的实验根据。此后,他又先后于 1808 年、1810 年、1827 年在其著名的《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的第一、二卷中不断增加元素种类,使之最终增至 37 种,并对部分数值做了修正……由于道尔顿以主观武断的方式确定物质的组成,因而所得的原子相对重量都与今天的原子量相差甚远。尽管如此,他的这项极富开性和科学性,使之一直沿用至今。更重要的是他的这项工作在当时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使得化学科学向系统化、理性化迈进了一步。正如恩格斯指出:“在化学中特别是由于道尔顿发现了原子量,现已达到各种结果都具有了秩序和相对的可靠性,已经能够有系统地、差不多是有计划地向还没有被征服的领域进攻,就象计划周密地围攻一个堡垒一样”。二、贝采里乌斯的非凡工作道尔顿首创的确定元素原子相对重量的工作,在当时的欧洲科学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