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美术兴趣;美术教育活动;艺术环境一、尊重幼儿美术能力进展的规律,保护孩子的天性呵护幼儿艺术表现的天性,培育艺术表现的兴趣,是早期艺术教育的重点。家长和老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进展孩子的天性和制造力。每个幼儿都有美术创作的潜能,幼儿喜爱涂涂画画,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兴趣,通过美术感性地把握世界,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情感沟通与满足的机会,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悟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宽松自由的创作和想象空间,及时恰当地给予鼓舞,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二、丰富美术教育活动,激发、引导幼儿的美术兴趣讨论表明,幼儿很容易被美术活动所吸引,表现出喜爱和热情,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波动和受干扰,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并加以科学引导,通过适当的美术活动强化孩子的美术兴趣。1.引导孩子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的美。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观其形、色,触其感,猎取视觉及触觉感受,并用语言描述,再进一步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有感而发,激发创作灵感,增强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从而制造美的意识。2.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舞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制造,培育其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制造能力。展示相关题材的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使幼儿得到某种启发、调动艺术制造欲望,来增强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的艺术体验。3.引导儿童作画时要学会运用“联想”,联想方式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等。孩子 4~9 岁是培育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在这一时期内运用联想给予孩子正确的美术引导。4.将传统的诗歌、童谣、儿歌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将孩子的听觉和视觉调动起来,让孩子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对事物的造型与色彩的感受,创设融文学、声音、色彩、造型、创意融为一体的审美文化教育、教学活动。5.设计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艺术。三、科学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的美术作品,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制造的萌芽。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体现了“通过美术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