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普工作方式进一步满足公众需求关键词:创新模式多角度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随着时代的进展科普工作也在不断的进展变化,绝不是对已有的一些科学知识的简单复述与通俗化那么简单,否则这也体现不了创新与学术水平。科普活动中有精品也有次品,这就如同哈密瓜,新疆产的最甜,其他产地的哈密瓜次之。精品的科普活动就像高质量的创新科研成果一样,价值高,影响程度深和广,社会需要的就是高质量的科普活动。一、当今社会面临的科普工作新局势教育分学龄段,科普教育也是需要分阶段因材施教。按人群分可以粗略的分为:幼龄儿童、青少年、社会公众,本文将重点放在青少年与社会公众两类人身上探讨如何有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素养教育盛行的今日,科学教育也开始慢慢渗透到学校中,城镇学校盛行,农村学校也略有接触。科技教育应该是贯穿青少年的整个成长阶段,帮助他们养成科学兴趣、树立创新意识。如今政府大力提倡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广阔民众就成了科普工作服务的对象,科普活动更是要坚持近民、为民、惠民,紧贴民众需求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但是无论面对哪类对象的活动,都应当跳出老路子,哪怕是旧瓶装新酒也要有创新科普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二、創新科普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工作开展(一)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交叉融合的大联合、大协作的科普大格局。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加科普宣传工作,突出整体优势,形成社会大科普的氛围。(二)鼓舞有条件的单位建设小型科普馆、举办专题展览或活动等。如:水利电力系统可建立专门的科普展厅介绍当下当地的最新水电力方面的科技知识;高校实验室可规定一定门槛,对适合条件的公众开发,或邀请其参加动手实践活动;再如地震局可开设模拟受灾场景区域,邀请民众亲身体验,传授避难知识。(四)改变自上而下的科普宣传工作方式,从民众需要什么科普知识,科普工作就就普及什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六)充分利用当地科普教育场所等公共社会资源,如科技馆、天文馆、展览管、科普植物园、实验基地等。三、针对青少年有的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青少年绝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对他们进行的科学教育互动是要贯穿整个学龄段,并且是学校、家长、社会三方联动。首先要培育孩子的科学兴趣,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共同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还有種种好奇,都是应该以鼓舞为主。(一)学校主动把课程教学与社会科普资源进行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