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 PBL 教学方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摘要]在教学改革中,要求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其实任务驱动法与 PBL 教学法大同小异,该教学法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的技工类学校已经推广甚久。老师和学生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要探讨的问题,着重于老师和学生在 PBL 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及发挥的作用,探究深化推行 PBL 教学法,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关键词]PBL 教学法;任务驱动;问题引导学习;自主探究;角色定位在学校申报国家级示范技工学校的同时,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并推广“任务驱动法”。经过探讨与沟通,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 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与“任务驱动法”一样,是设计学习情境的方法,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医学教育。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PBL 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以“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这一节内容为例对 PBL 教学方法进行初探。一、引入问题或任务结合实际生产和教材内容选取一个难易适中的机件作为模型,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如何将这个支座的三视图准确地画出?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这时的老师是问题的向导或一个资源提供者。二、解决问题或任务实施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以 5 至 8 人为一组,选出组长、记录两个学生,每次上课可以轮换。以支座为例,学生在自己作图的过程当中会发现:(1)假如直接就开始作图,那么当遇到支座的各部分相接、相连、相切的时候必须要停下来认真思考并讨论不同的画法,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上节课的重要性,假如这个基础打不好,那么这节课的作图就会有差错。(2)在画图时一般要求先画主视图,学生在选择主视方向时肯定会有不同意见。那么最后要遵循什么原则选择主视方向呢?(3)在作图时,学生有的是先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有的却是先画支座的某一部分的三视图再画另一个部分的三视图。那么顺序有没有科学地制定呢?(4)在画支座的各个部分时,应该先选哪一个部分进行作图?还是不管各部分的特征,无所谓先后顺序?这些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记录员记录并最终解决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先自行根据各自的方法作图最后进行比较,看谁的三视图画得又快又准确又美丽。这时的老师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