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摘要:剪纸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精华,既能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又能传播历史文化与审美知识,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展,使得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致使剪纸艺术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甚至面临消逝的境地。课堂教育是文化知识传授的最佳场所,利用高校艺术教育来传承剪纸这一民间传统艺术,让学生系统的、深化的接受剪纸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增进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并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应用起到推动作用。关键词:剪纸艺术高校艺术教育发扬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传承与进展主要依靠两个途径:其一,通过文化产业市场的驱动;其二,通过教育教学的传承。高校拥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凝聚着不同学科的高端人才,同时,还担负着人才培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责,拥有着文化育人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因此,传承与进展非遗剪纸艺术文化,高校责无旁贷。高校艺术教育包含了对历史文化、审美培育、创新设计等方面学习内容,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现代化艺术设计特征完美的相结合,能让学生清楚了解到剪纸艺术的内在价值,让学生真正懂得民間艺术文化,并能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官能力、想象力及审美品位能力,从而使得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精神与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与传承。一、剪纸艺术文化的内涵及现状(一)剪纸艺术文化内涵剪纸艺术是以纸为加工对象,利用剪刀或刻刀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镂空剪刻形式,它讲究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刀法稳准巧,目前主要流传于民间手艺人或绣花作坊里的艺术品类。剪纸艺术种类繁多、寓意丰富、风格独特、表象形象生动,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镂空的感觉与美的享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来自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丰富的图形组合,反映了劳动者们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剪纸艺术代表着一种文化意蕴。尤其是在古代,每到新婚喜庆之日或春节,就会在家中各处贴上漂亮的剪纸,以营造浓烈的氛围。例如,“喜”字是剪纸艺术中常见的一种图案,其设计也是层出不穷,多用于结婚这类喜事,且常常采纳的是“双喜”,寓意着人们对新人美好的愿望与祝福。除此之外,剪纸艺术也被充分的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物品装饰当中。(二)剪纸艺术文化现状剪纸艺术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