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典诵读提高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相当重要。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早就强调“读”。经典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作熔铸的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千古绝唱,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诵读经典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坚韧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和,长久地弥漫大地。今日,我们诵读经典,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仍然能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中,嗅到它们发出来的芳香。”由此可见,经典诗文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育等诸多方面,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一生受用不尽。那么,学校与老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呢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一、精选经典素材,制订诵读方案通过对小学生经典诵读情况的调查、汇总、分析、讨论,我发现有70%的学生对经典诵读感兴趣,但掌握的范围面较窄,储藏量少。比方:学生对《三字经》、《增广贤文》还掌握一些,但对《论语》、《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知之甚少,而且有不少语文老师对这些知识也感到陌生。为了克服师生对诵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针对现状,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学校要仔细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内容,制订诵读方案,并确定每周经典诗文综合实践课时间。从一年级起逐级确定诵读内容并印发给学生,即:《三字经》、《增广贤文》、《论语》、《古今诗词》、《声律启蒙》、《幼学琼林》。要求一年级以上学生利用早操前 10 分钟、课前 5 分钟的时间诵读。老师每人设计并承担一节“经典诵读特色学习”的观摩课。其次,学校要借助家长的支持、帮助,让他们在家督促、指导孩子诵读。最后,学校要给经典诵读活动开通“绿色通道”,使老师、家长与学生形成合力,从而使此项活动得以扎实、有序地开展。二、营造读书气氛,提升诵读之趣长期以来,小学生对经典诗文、名句的学习相当程度的困难,记忆起来非常抽象、枯燥、干瘪,局部老师也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没有把握。因此,学校要向师生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召开各段学生、实验老师开题会议,提高师生参加诵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还要引导班级充分利用教室“板报”、“墙壁”、“手抄报”、“校园走廊”、“橱窗”等空间来丰富经典诗文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眼,给学生诵读提供方便,使他们能够随处阅读,出口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