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军总兵力多少中国东晋孝武帝初年,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从此北府军声威天下。这是一支由南逃的北方农民组成的精锐之师,每都与五胡有血海深仇,每个人都把光复河山作为己任。这支军队有东晋最著名的战略家谢安,又有东晋最著名的将领刘牢之,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雄心勃勃的符坚碰到这样的对手,就算有八百七十万军队又怎能不败。胡人在战前疯狂叫嚣,要饮马长江,投鞭断流,结果却被八万汉族子弟兵打的丢盔卸甲。据说捷报传来的时候,谢安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儿辈已破敌。但归家的时候,却因兴奋过度连门槛都撞断了。可谓是狂喜。其实狂喜的又何止谢安呢!那个时刻,肥水的辉煌把那个世纪中国的历史浓缩成一刻永恒的绝唱,捷报传来的时刻,也许全中国的汉人都已经泪如雨下了。北府军作用谢安组建北府兵除了抵御北方强敌的入侵,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改变扬州权重而力弱的局面。孝武帝宁康三年,桓冲把扬州的事权让给谢安,自己出任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出镇京口。翌年,谢安欲以孝武帝后父王蕴为方伯,乃复解冲徐州,直以车骑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事,自京口迁镇故孰。太元二年,镇守荆州的桓辖死,桓冲还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荆州刺史。谢安使桓冲从京口退至故孰,再退至桓氏根据地荆州,主要是借用了褚太后与王皇后的权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军事依托的状况,谢安令玄在广陵组建北府兵。组建之初,桓冲坐镇荆州,仍以四方镇杆为己任,还瞧不起扬州的力量。淝水之战时,冲深以根本为虑,乃遣精锐三千来赴京都,认为谢氏不顶用,结果出乎意料。桓冲死后,荆、江二州守宰并缺,谢安仍以桓冲侄桓石民镇荆州,桓石虔镇豫州,改任桓伊为江州,即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怨,各得其所。朝廷出现了难得的安定局面,固然与谢安处置有关,但与北府兵的平衡力量也不无作用。一个更明显的事实是,北府兵建立前,往往是镇守荆州的镇将轻易起兵反叛中央,北府兵建立后,荆州镇将必须与镇守京口的北府兵将领联合起来才能成功。晋安帝兴元元年,荆、江州刺史桓玄反叛,由于收买了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晋陵军事,南兖、南青二州刺史刘牢之而获得成功。而后刘裕击灭桓玄恢复晋室,最终又取晋帝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