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技术系统评价的分析论文1.1 纳入与排除标准1.1.1 纳入标准①涉及到 DM 模型;② 涉及到医疗信息系统或医疗信息技术。1.1.2 排除标准①非全文;② 评价模型的测试;③ 多个模型整合后的应用介绍;④ 不属于医疗信息系统或医疗信息技术范畴。1.2 检索策略② 讨论特征:讨论方法、讨论背景等;③ 结果指标:DM 模型的 6 个评价维度:系统质量(系统的可靠性、可访问性或方便使用等)、信息质量(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服务质量(如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使用(如使用频率、对系统的接受程度或使用意向)、用户满意度(如是否增加工作量)以及净效益(如是否改善临床医疗,是否实现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或是改善医患关系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由 2 位讨论者独立进行,后交叉核对结果,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参考第三方意见决定。2、结果2.1 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64 篇,其中 Ovid-medline13 篇,Embae3篇,PubMed13 篇,EngineeringVillage9 篇,WebofScience8 篇,EBSCO2 篇,万方数据库 16 篇以及 2 篇来自参考文献的文章。经过筛选,最终纳入 14 篇文献[3-16]。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14 篇纳入文献中,在讨论地区方面,欧洲地区有 5 篇,占 64.29%位居第一,大洋洲和美洲各 4 篇,占 28.57%,亚洲 1 篇,以 7.1%居于末尾;共 12 种医疗信息技术,其中主要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三大类。因此借鉴国外的讨论进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在数据回收方法方面,调查讨论运用最为广泛,以 91.7%位于首位。讨论背景均选在医疗机构;讨论对象分别选择各信息技术相对应的使用人群,主要为临床医师;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是问卷调查,调查时间 2~35 个月。纳入讨论基本特征见表 1。3、讨论DM 模型是 Delone 与 Mclean 在先验讨论的基础上,于 1992 年提出。模型中有 6 个变量,分别为系统质量、信息质量、系统使用、用户满意度、个人效益和组织效益;并且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1]。各领域专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修改或拓展后成功地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如知识管理系统[17-19]、电子商务系统、在线学习系统[20]等。然而也受到专家们的争议,Delone 与 Mclean 于 2024 年提出 DM 模型的更新版,模型中增添了服务质量这一变量,并把个人效益和组织效益合并为净效益[21]。在评价指标选择方面,可以认为 DM 模型是一个多维度评价医疗信息系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