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参观沙石峪有感

参观沙石峪有感_第1页
参观沙石峪有感参观沙石峪有感 参观沙石峪有感 春天里, 纪检监察部带领我们纪检委员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遵化沙石峪。 一路前往, 高速公路, 疾驰的汽车, 原野青青, 鸟语花香, 天空湛蓝, 飞机轰鸣. . . 车驶入山区, 间或看见鸡鸭牛羊, 看见围着头巾的少妇, 看见赤着胳膊的男 人, 看见掠过的青山绿水, 看见平地里幽幽的绿草. . . 仿佛奔向世外桃源。 怎能想象五、 六十年代, 这里没有水, 没有地, 没有果木庄稼, 衣食不足, 民生穷困。 沙石峪村位于遵化市东南 20 公里处, 是全国闻名 的当代“活愚公” 村。 20 世纪 60 年代, 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 沙石峪过去是远近闻名 的穷山沟, 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 满山遍野大石头” 之称。 在第一代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 硬是肩 挑臂挎, 从石头缝里取土,在青石板上造田, 创建了 “万里千担一亩田, 青石板上创高产” 的世界奇迹, 共造优质梯田 33 公顷。 我们听着历史, 看着现在, 农家的粮仓, 院落的葡萄,新建的采摘园, 忙碌的农民, 怎会想起当年的人们背井离乡 ,又怎能不感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如今, 沙石峪已是处处花果山、 道道米粮川。 然而, 数字是沉重的, 走万里路, 挑千担土, 造一亩田。 这不是想象是事实! 听着讲解员 的介绍, 感慨万千。 劈山开地, 填土造田, 打井取水, 兴修水利,曲折山路, 肩 挑背担. . . 这是何种精神? 愚公移山的精神! 不屈不挠的精神! 战天斗地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 尊敬的周总理曾于 20 世纪 60 年代先后两次陪外宾到该村参观视察, 给予很高的赞誉, 并先后有 120 多个国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该村参观访问。 我们为什么参观沙石峪? 我们必须继承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党带领人们推翻三座大山, 解放全中国, 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无不依靠党的这种优良传统。 现在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这是经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得来由之不易。 我们岂能纸醉金迷, 我们岂能利令智昏, 我们岂能得陇望蜀, 我们岂能背信弃义。 我们扪心自 问: 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 不好好工作, 不热爱生活? 不珍惜生命? 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就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保持旺盛的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