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时代的印度是怎样的印度的吠陀时代和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以后,古印度的历史进入了吠陀时代。关于前一时期,迄今没有传说的材料,而有丰富的考古发现;关于后一时期,迄今尚无重大的考古发现,而有丰富的传说材料。这种传说材料收集在称之为吠陀的文献中,因此这一时期就被称为吠陀时代。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曾将这个词译为明或圣明。吠陀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中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吠陀文献分为四部。《梨俱吠陀》产生最早,约编撰于公元前 129 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因此,《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 1500900 年)。《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期,又逐渐出现了解释吠陀的文献,即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 900600 年)。吠陀文献的编者们自称为雅利安,意思是高贵的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印度欧罗巴语系。这些说印欧语的雅利安人的来路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有的学者认为他们原来就居住在印度,有的学者则认为他们是从外地来的。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后一种说法。在《梨俱吠陀》中,雅利安人把他们的对手称为达萨(或达休),说达萨是黑皮肤、低鼻子、说邪恶语言的人。雅利安人不断地对达萨进行战争,并且把自己的战神因陀罗歌颂为城市的摧毁者、达休的杀戮者。雅利安人与达萨有肤色的不同和语言的差异。还有游牧生活和城镇生活的区别。前者不断取得胜利,成了印度河上中游和恒河上游的主人翁;后者或者退往南方,或者沦为奴隶和被奴役者。因为这一地区原来曾是印度河流域文明所在地,是具有城市文明的地方,所以雅利安人看来是外来者。他们大概是从伊朗经喀布尔河一带谷地进入古印度西北地区的。约在公元前 2000 年代初,有一批说印欧语的人从北部进入了伊朗;后来进入印度的大概就是这批说印欧语的人中的一支。雅利安人曾被种族主义者们说为一个高贵的种族,其实古代说印欧语的诸部落曾经流动于欧亚大陆的广阔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在交往中采纳了相近似的语言,血缘上自然也有交融和混合。所谓天生高贵的雅利安种族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早期吠陀时代这是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古印度的最初阶段,也是他们的氏族部落组织开始解体的阶段。(一)早期吠陀时代的经济生活。雅利安人原是游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