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字诀的学与练“呼字诀”的主要功能是调理脾脏,口吐“呼”字具有泄除脾之浊气的功能。健身气功·六字诀中呼字诀的发音吐纳,以及肢体导引都是围绕着“脾”展开的。脾为气血生化之本。脾运化饮食所形成的精微物质是血的主要组成物质。又血为气之母,脾也是气之本。脾主升清。精微物质被认为是“清”,而糟粕物质那么被认为是“浊”。脾完成对饮食的运化后,还有一个输送精微物质的功能,就是在脾气的作用下把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此即脾之“升清”。脾五行属土。土有种植和收获农物的作用,古称为“土爰稼穑”。后来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都归属到五行之土。脾有运化、升清功能,又是气血生化之本,因此五行属土。脾为后天之本,与土之生养、承载特性正相契合。“呼”字吐成“喉音”方为“呼字诀”。呼字诀为喉音,发音方法为“舌体下沉,口唇撮圆,正对咽喉。”为了准确的发出喉音,首先需调整口型、舌体,“舌体下沉,口唇撮圆”,就是翻开口腔,拢圆嘴唇。“正对咽喉”就是撮圆之唇正对咽喉,也包含了口腔开合度为中等的要求。什么是口腔开口度“中等”?习练者吐字时,感觉口腔内似有一枚红枣就可以了。口型正确可以帮助习练者在吐字时准确控制着力点。发喉音时的着力点主要在喉部。“舌体下沉,口唇撮圆”,容易辅助发音者把着力点向后推到喉部,从而发出具有练成效果的喉音,即呼字诀之音。反之,假如吐呼字时着力点靠前,没有形成喉音,那么就不再是呼字诀了,也就达不到呼字诀调理脾脏的效果。“喉音”具有调理脾脏、泻除脾浊气之功能。第一,咽喉与脾胃关系密切。从医学角度而言,咽和喉是两个不同的器官,但从音韵学发音角度看,二者因部位接近,可以笼统称之。咽喉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关要。《黄帝内经·灵枢》:“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太平圣惠方》亦曰:“脾胃有热,那么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可证脾胃与咽喉之关联。从传统养生学角度看,咽喉的作用主要有吞咽、呼吸、发音、防备等,是食物与空气进入人体的必经之路,是声音出入之处。《黄帝内经·灵枢》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咽喉是外界水谷进入人体的必定通道,是脾与外界相连的重要桥梁。另外,咽喉也是外界之气进入人体的必定通道。《黄帝内经·灵枢》:“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咽喉为七冲要会之门,为声音出入之处。《黄帝内经·灵枢》曰:“悬庸垂者,音声之关也。”所以,喉部着力、振动发音能够对脾脏直接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