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类专业《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改探究打开文本图片集摘 要:《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地貌学主要论述各种地貌形态、形成、进展和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主要阐明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成因,时代划分,及第四纪古气候古生物、新构造运动等有关理论。地貌学的知识体系有较为广泛的有用性,如在土地科学、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和港口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地貌学的知识均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针对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地质类专业自身的特色,分析和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再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增强学生理解地貌形成过程、调整课时分配、编写特色教材以及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地质类专业《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究,使其更适用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对地质类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关键词: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测年方法Keywords:geomorphology;quaternary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datingmethods一、概述專业基础课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和能力: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中进展起来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在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四年制本科的第 5 学期开设,授课总学时 32 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两部分,其中地貌学主要学习的是风化及重力地貌,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和冻土地貌,风力和黄土地貌以及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所有地貌类型涉及的沉积物。地貌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把各种地貌作为结果,分析其成因,区分各种地貌的特征。第四纪地质学以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方法,古环境参数讨论方法,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新构造运动以及第四纪地层为主要教学内容[2],综合其他地质基础课讲授的知识,拓宽学生对于地质现象的认知以及对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的了解,掌握其工作原理,并能运用到野外时间和相关工作领域。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目标进行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内容体系、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