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避暑防湿护正气一、夏季的气候特点:暑、湿已占据“火炉城市”前列多年的杭州,又迎来了一年最难熬的季节。从气候特点而言,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初夏有梅雨,入夏有台风,夏末秋初是长夏,均属高温、潮湿的气候。最高气温可达 33~43℃。中医认为,暑为夏季主气,湿为长夏主气。从小满、芒种、夏至,到小暑四个节气,为暑气当令。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湿气主令。而江南又处于卑湿之地,因此整个夏季均被暑、湿二气所围绕。由于暑、湿二气的影响,人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病症。如何安度一夏,还须认真讨论暑、湿,做好避暑防湿的工作。二、暑、湿的致病特点〔一〕暑浙江医院中医内科杨敏春副主任医师指出,暑为酷热之邪,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独见于夏令,具有炎热、升散、易挟湿邪的特性。1.暑性炎热:暑邪作为夏季独有的邪气,与高温密切相关。暑邪伤人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病症,如高热、心烦、面赤、烦躁、脉象洪大等,称为伤暑〔或暑热〕。2.暑性升散:升散,即上升发散之意。意指暑邪易于侵犯头目,扰乱心神,易于伤津耗气。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大汗出,汗多伤津,津液亏损,那么可出现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缺少等病症。随着大量的汗出,人体的“气”也随之流失,从而出现气短乏力,甚那么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逆或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等表现。暑热之邪,不仅耗气伤津,还可扰动心神,而引起心烦闷乱而不宁。3.暑多挟湿: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间,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因此暑邪常常携湿邪一起侵犯人体,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病症外,常导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病症。〔二〕湿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汽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亦可因涉水淋雨、居处伤湿,或以水为事。湿邪为患,四季均可发病,且其伤人缓慢难察。湿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等特性,易损伤人体的阳气。1.湿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的性质与水相似,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湿阻胸膈,气机不畅那么胸闷;湿困脾胃,那么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体内湿邪的祛除,主要依靠脾阳的运化功能。因此,湿邪侵袭人体,常常损伤脾的阳气,导致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缺少等症。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故湿邪致病,其临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