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钻探中国从“参加走向“主导IODP(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68 航次出发前的培训会上,IODP 工作人员卡洛斯(CarlosZarikian)专门写了一句话:中国科技部和中国 IODP办公室的支持。IODP367 航次和 368 航次,除了两位首席科学家外,中国还派出了 24位科学家,占了船上全部科研人员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中国科学家这次主导了这艘开往南海的巨轮。CPP 模式让中国“超车”中国主导,原因看似简单—中国是本次计划的“金主”。IODP 实行申请制,科研人员先写建议书向 IODP 申请航次,通过评审后,再等待安排航次。但实际上,通过评审的建议书已经大量积压,仅仅在美国,就有 20 多份建议书等待着被安排航次。怎样可以走快速通道,抢个先呢?IODP 提出了一种新的 CPP 模式(匹配性项目建议书),由建议方寻找部分资金支持(每个航次 600 万美元),使建议书能快速通过评审并安排航次,出资方拥有船上科学家三分之一的名额,享有航次的主导权。对中国和 IODP 来说,CPP 模式是一种双赢。2024 年之后,执行大洋钻探科考任务的“决心”号将前往大西洋实施钻探,可能要到 2024 年前才会返回太平洋。可以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而积压的大洋钻探建议书更是让走正常途径实现航次希望渺茫。CPP 建议书可以走绿色通道,尽早安排航次,而且,CPP 出资方又享有优惠,可以成为航次的主导力量。一般航次,我国只有 2 个上船名额,而 IODP367 航次和 368 航次,我国各有 13 个上船名额。通过 CPP 方式,尽快实行南海钻探,对我国掌握南海科学讨论主动权非常重要。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以我为主的国际航次,是让我国进入国际科技最高层次、建设深海科技实力的一条捷径。进入国际大洋钻探“俱乐部”大洋钻探是地球科学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它下海又入地,从1968 年实行至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它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的理论,极大推动了地球科学的革命。可以说,它在不断产生新的、划时代的发现,并不断破译海底的信息。“地球科学发生了一系列革命,但之前中国科学家都游离在外。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我们老一辈科学家就提出要参加大洋钻探计划。”IODP368 航次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翦知湣说。1998 年,中国加入了大洋钻探计划(ODP),成为大洋钻探第一个“参加成员”。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的建议、设计和主持下,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