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志的基本信息大全《大清一统志》--内容最丰富最完善的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清朝官修地理总志。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前后编辑过 3 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四库记载《大清一统志》五百卷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是书初於乾隆八年纂辑成书,每省皆先立统部,冠以图表。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职官》,次《户口》,次《田赋》,次《名宦》,皆统括一省者也。其诸府及直隶州又各立一表,所属诸县系焉。皆首《分野》,次《建置沿革》,次《形势》,次《风俗》,次《城池》,次《学校》,次《户口》,次《田赋》,次《山川》,次《古迹》,次《关隘》,次《津梁》,次《堤堰》,次《陵墓》,次《寺观》,次《名宦》,次《人物》,次《流寓》,次《列女》,次《仙释》,次《土产》。各分二十一门,共成三百四十二卷。而外藩及朝贡诸国,别附录焉。迨乾隆二十年,天威震叠,平定伊犁,拓地二万馀里,为自古舆图所未纪。而府州县之分并改隶,与职官之增减移驻,亦多与旧制异同。乃特诏重修,定为此本。嗣乾隆二十八年,西域爱乌罕霍罕、启齐玉苏、乌尔根齐诸回部,滇南整欠、景海诸土目,咸相继内附。乾隆四十年,又讨定两金川,开屯列戍,益广幅员。因并载入简编,以昭大同之盛轨。盖版图廓於前,而搜罗弥博;门目仍其旧,而体例加详。一展卷而九州之砥属,八极之会同,皆可得诸指掌间矣。昔唐分天下为十道,陇右道本居第六,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乃退列为第十,以其地已陷没吐蕃故也。宋之疆域最狭,欧阳忞《舆地广记》其於所不能有者,别立化外州之名,已为巧饰。至祝穆《方舆胜览》,则并淮北亦不及一字矣。盖衰弱之朝,土宇日蹙,故记载不得不日减;圣明之世,昄章日扩,故编摩亦不得不日增。今志距诏修旧志之时仅数十载,而职方所隶已非旧志所能该。威德遐宣,响从景附,兹其明验矣。虞舜益地之图,仅区九州为十二,亦何足与昭代比隆哉!──右地理类总志之属,七部,九百四十一卷,皆文渊阁著录。大清一统志书籍简评《嘉庆重修一统志》内容丰富,考订精,是一部大规模的比较完善的全国性地理志。和别的《一统志》相比,此书具有很特点:二、关于沿革地理的内容,在沿革表、建置沿革、古迹等不同部分作了内容详细而且各有侧重的叙述,互相参证,能起到较充分和合理的介绍和讨论的作用。三、体例比较完备,结构也较合理,不仅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