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比较讨论【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关键时期公布了两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纲领文件,这两部纲领在都分别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因而对其生存和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性质上讲,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基于此,以比较分析为讨论视角,梳理两者之间的异同,以便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关键词】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比较讨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使得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产生了,并在其开展进程中公布了两大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这两大纲领不仅是其领导人面对中国社会形态剧变、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而制定的,它们的改革影响即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从两者的比较分析角度入手,力求最大限度展现两者的异同,以期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两大纲领,进而深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一、两大纲领产生的历史条件的比較分析1、国际背景。正当中国封建社会江河日下、危机四伏的时期,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等一系列的改革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在 19 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开展的全盛时期。出于对国外市场的开辟、原料产地的抢夺目的,西方列强开始疯狂对外侵略,地大物博的中国必定成为了争夺的目标。在这一国际背景下,人民面临着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民不聊生,进而农民起义也相继爆发,其中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国内现状以开展、稳固和挽救其政权为目标分别公布了这两大纲领。2、国内环境。清末时期在社会矛盾日益锐利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不断入侵的双重压力下,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太平天国运动表现最为突出。其政权建立后先后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大纲领。两大文件公布的国内社会条件主要表达在宏微观两方面。宏观上表达在清末时期社会经济、军事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社会矛盾日益锐利,加之鸦片战争后局部国人警醒,开始关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微观上表达在太平天国运动自身开展的需要。其中《天朝田亩制度》就是其领导者为开展和稳固太平天国政权而应运而生的纲领。此外,天京事变后,面对内忧外患,为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和重振朝纲的需要提出了《资政新篇》。二、两大纲领根本内容的比较分析1、政治主张。它们是在太平天国先后公布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两大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