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传播学价值讨论摘 要:在中国封建挂会历史上,信患传播事业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一局部,历来都被统治阶级所掌握,清朝也不能例外。但是面对清政府的言论出版之禁,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冲破了种种舆论枷锁,实行一切可能实行的方式,将自己的宗教思想、革命理想及纲领政策等传播出去,在革命进程中起到了教化思想、宣传发动、提供新闻信息等作用,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个横断面,也为传播学中的媒介开展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内容。关键词:太平天国;传播学;价值讨论传播学诞生于 20 世纪,自学科诞生以来,“传播”一词的含义那么主要被界定在信息范畴,并且将讨论对象的传播活动局限在人类的社会信息活动领域。传播学理论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将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划分为五大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讨论、受众讨论、效果讨论。而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划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在长达 14 年时间里,太平天国组建了各种政权机构,其中包括创立一系列信息传播媒介,并运用一切传播方式广泛宣传革命理想和宗教思想,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这就为传播学的五大领域讨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内容。一、太平天国运动的传播思想在中国近代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12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为止,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播活动空前活泼的时期,也是近代传播思想从萌芽、开展、活泼并走向高潮的时期,各种近代化的新闻传播媒体相继问世,有关传播思想通过口耳相传、见诸文字、公开发表、迅速开展衍变。从鸦片战争前夕到 19 世纪 60 年代末,是中国近代传播思想开展的萌芽时期,这一阶段,伴随着西方商品贸易的入侵和西方文化传播思想的渗透,中国一批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人士如林那么徐、魏源等从爱国御侮的需要出发,开始提倡重视新闻和信息的传播,希望通过翻译报纸“了解夷情”和“采访夷情”,到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1850 年至 1865年,爆发了太平天国反清革命,虽然其带有浓厚宗教神学色彩的革命思想遭到批判,但是革命后期,政权领导人洪仁开曾提出的“设新闻馆”、兴“各省新闻官”和刊卖“新闻篇”的建议,却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建议涉及到了报纸这一传播媒体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传播信息功能以及民间办报、舆论监督和新闻必须真实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思想和清政府禁锢言论自由、限制报刊出版政策相比,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这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