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初探摘要:本文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的意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等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讨论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选择及更新、实验装置设计及实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老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在电气 2024 级上课过程中进行了课程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课程改革效果较好。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课程改革面临 21 世纪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国家将新能源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科技进展重点任务之一是新能源利用。2024 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金太阳”政策及“金屋顶”政策,两大政策均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太阳能是能源领域的新兴重点进展方向,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4 级培育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定位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应用。新能源特色系列课程主要有《太阳能发电技术》等 5门课,其中 1 门必修课,3 门选修课及 1 门实践课,《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必修课和重要特色课,要发挥特色课程的作用,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的意义目前,国家需要大量的光伏发电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和讨论型人才,人才缺口较大。北京市重视“太阳能”学科点建设和人才培育,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建立太阳能培训试验中心,以培育一大批能胜任太阳能开发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此形势下,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讲述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从实际应用和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装置、系统和应用,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新技术、最新成果,为学生以后从事太阳能电池讨论、光伏技术应用、光伏电站建设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改革,对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共计 32 学时,其中讲课 24 学时,实验 8 学时。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状况,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掌握光伏电池、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及相关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