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信息——你最值得期待写作技巧结合自己从事信息工作的实践,谈谈做好信息工作的三点体会:一、改进信息文风,优化信息载体文风体现素养和作风。信息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有着自身的内涵和鲜亮的特征,并在信息工作实践中逐步成熟和法律规范。信息是反映客观的,以说明问题的主要情况、起到耳目和参谋作用为目的,因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总的特征就是“小”,短小精悍,意到言止,没有多余的话。信息的表述开门见山,首语入题,用语准确,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过多阐述领导已明白的道理。优化信息载体,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标题要抢眼。标题是信息的眼睛,一条信息能不能吸引人,标题往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制作信息标题首先要概括、提炼信息内容,然后进行精雕细琢、画龙点睛的加工。如“XX 县 7 天时间小麦收割已完成 80%”、“XX 县 2024 年高考本科进线突破2000 人大关”的标题要比“XX 县小麦收割进度较快”和“XX 县 2024 年高考成绩显著”要醒目的多,前者有说服力,而后者标题比较模糊。第二,内容要抓心。信息的核心是内容。信息加工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内容上。要通过加工使信息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要反映一个地方或部门想让上级党委和领导知道在干什么、怎么干、干的效果如何,同时还要围绕领导近期关注什么、企盼什么来报送信息。第三,文字要简练。信息的文字简练、文字量小,阅读的效率才能高。不用空话、大话、套话,少用“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之类的句式。套话如“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某个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等都不应该出现在信息里。第四,语言要生动。力争把各个阶层、各个地方和行业的“味”提出来,保持生活气息,使信息既生动又不失严肃,既深刻又让人感到真实。适当地运用一些群众语言、熟语,使文字更加洗炼。如一些政策、措施不落有用“光打雷不下雨”、“棚架”;一些村村务公开不实是“聋子耳朵--摆设”;《村级班子“两张皮”现象值得重视》,“两张皮”比缺乏合力更生动。第五,形式要灵活。信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种,结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用什么样的结构,要依内容而定,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一般的信息材料,要求有导语、有正文、有结尾,有些信息则有导语、正文而没有结尾。有的信息只有正文,没有导语和结尾;有的信息标题和正文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