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那么,对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在课堂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信息技术老师应先转变观念,强化德育渗透意识要让信息技术老师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地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老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仔细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采纳一定的方法,推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进展。信息技术老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平常要仔细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抓住教学内容中德育的闪光点。同时还要深化了解所教学生,有针对性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介绍我国古代著名人物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例如,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用算筹计算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又如在讲信息数字化,讲二进制数时,可介绍二进制数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次发明的,但是他是根据中国的八卦发明的。在介绍计算机进展史的教学中,让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进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计算机硬件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是非常尖端的技术,一般只为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等少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掌握。我国地广人多,市场潜力非常大,而中国人的信息技术产业只相当于美国产品和台湾产品的组装工厂,巨额利润被少数几个国家所瓜分。中国人大部分只生产计算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周边设备,而且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少。目前中国人所使用的应用软件,大部分由美国人研发,比如 office 系列、大部分的编程语言、图形处理软件、工程控制软件……而中国人所编写的软件比较出名的只有金山公司的 wp 系列,网络上的 Fo 某 mail,以及一些杀毒软件和常用软件,在激烈的应用软件竞争中市场的占有率很少。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