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2 篇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 2 篇 篇一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进展方向,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近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动高校分类评价, 引 导不同 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究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 突出培育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 方向, 吹响了 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 当然, 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进展问题, 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 涉及不同领域、 不同主体、 不同对象, 实践操作难度很大, 必须破立并举, 方可久久为功。 首先, 要坚决破除应用型办学的认识误区, 明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对象。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 “以人才培育定位为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可分为讨论型、 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 应用 型本科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进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育, 并从事社会进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讨论”。 显然, 应用 型本科高校主要任务是培育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并不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初衷, 其本科生培育应占较大比重, 讨论生的培育也应以专业学位为主, 其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应该是扎根地方而不是升学或出国留学, 一些坚持学术导向或以创新型人才培育为己任的本科高校不能归属 为应用型高校。 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实行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 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 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 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 坚持地方性、行业性、 应用性的评价导向。 要坚决克服“五唯” 的顽瘴痼疾,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现实要求, 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 专业体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式、 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 系统性的改革。 针对学校评价, 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 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 树立坚持扎根地方、 服务行业、 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 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