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考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展,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就其资产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力求在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法律规范化进展。但是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是已发现的,并且是一再强调需要进行改善和管理的,而有些却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进展而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单位管理者用进展的眼光去看待进展中的问题,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加以解决。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思考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由于现阶段我国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资产信息渠道不畅通、管理主体缺位等因素,一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处置和收益管理没有一整套法律规范化的程序和措施,各单位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各自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还没有形成对资产的配置、使用、调剂、处置、报废一体化管理,因此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与配置管理脱节。加上我国行政事业机构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资产变动后未及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造成许多资产权属不明和账外资产等问题。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意识较淡薄,甚至有的部门和单位没有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投入大部分为财政拨款,使不少单位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缺乏责任感,一般只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而忽视财产的合理配置,一方面不断向财政申请增加投入,投资兴建或购置资产,而且标准越来越高,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使原有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对已购的资产管理不到位,较长时间不清查、不盘点,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不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也使财政监管部门不能真实掌握资产存量的情况,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资产形成和配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人为因素过多,没有形成透明、法律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资产使用缺乏法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滞后、浪费严重。资产处置缺乏法律规范的处置程序和监管措施,致使随意处置、随意核销的情况屡禁不止,资产流失、资产浪费的问题较为普遍。现行的会计制度漏洞较多,亟待完善。监管制度不完善,约束力度不足,尚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既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