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教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充分认识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的信息,以实现教务管理的科学化、法律规范化。[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影响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问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必定成为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一、实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校教务管理模式是以教务处为控制中心,对所涉及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招生、教学计划、排课、考试、成绩、学籍、评教等工作。各二级学院都配有教务员,主要负责教务信息传递和工作的落实。我校现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17 个二级学院(部),56 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本科生 2.3 万人,在职教职工 2000 余人。显然,原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教学管理进展要求。(1)由于学校自身的扩展,我校由 1 个校区逐步进展到 3 个校区。加上我校将推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分层管理必定要求管理权限分解,反映在教务管理上,大量的数据要由院(系)录入、处理和提交。二级管理方式要求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传输,这必定增加教务管理难度。这些都与现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发生冲突。(2)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出现,高校实行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的比例扩大,增加了课程设置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使得管理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原来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进展。教务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轴心,要想實现高校管理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二、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系统缺乏前瞻性。由于最初对系统的设计缺乏前瞻性,模块设计单一,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校规模的进展和需要,因此原始系统的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导致教务管理工作的不法律规范性和不连续性。(2)系统开发与操作人员的契合度不够。在软件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没有广泛征集学校教务部门各个科室,以及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人员、老师、学生的需求,对学校相关教学管理业务结合较少,缺乏来自于教务管理各个层面和使用人群的参加,因此,不论是系统最初的设计,还是最后的不断开发完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