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大陸區域經濟發展 一、中國大陸人口與就業 二、大陸區域經濟的現況 三、大陸區域經濟的差異 四、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五、大陸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策略 六、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構想與實際 七、大陸西部地區經濟潛力與發展途徑一、中國大陸人口與就業 1 、大陸鄉村與城市的現況 2 、大陸人口與就業的現況 3 、區域人口與就業的現況 4 、大陸人口成長與城市化二、大陸區域經濟的現況 1 、大陸經濟區域的畫分 2 、「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畫分 3 、「六大區」、「七大經濟協作區」 與「十大片」的畫分 4 、「九大經濟區」的畫分 5 、九個「大都會經濟圈」 1 、大陸經濟區域的畫分 現實客觀需要、 長期總體經濟發展、 工業化及促進經濟效率的城市化2 、「沿海地區」與 「內陸地區」的畫分 (1) 六五計畫 (1981-1985) : 「沿海地區」、「內陸地區」 ( 國民所得 1,500 : 750 美元 ) (2) 七五計畫 (1986-1990) : 「東、中、西」經濟地帶 (1,500 : 900 : 600 美元 ) 「沿海地區」: 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遼寧、 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 廣東、廣西與海南等九省。 人口約 5 億 ( 約 40%) , 經濟產值佔 58% 。 「中部地區」: 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九省。 人口約 4.3 億 ( 約 35%) , 經濟產值佔 28% 。 「西部地區」: 陜西、寧夏、青海、甘肅、四川、 雲南、貴州、新疆、西藏等九省。 人口約 2.8 億 ( 約 23%) , 經濟產值佔 14% 。3 、「六大區」、「七大經濟協 作區」與「十大片」的畫分 (1) 「六大區」 (1949) : 東北、華北、 西北、華東、 中南、西南 (2) 「七大經濟區」 (1958) : →華東、中南 重新組合為華東、華中、華南 華東地區 ( 魯蘇浙滬 ) ,華中地區 ( 豫鄂湘 皖贛 ) ,華南地區 ( 閩粵桂瓊 ) 1958→年「大躍進」以「人禍」; 1960-1962 年天災 ( 出現啃土、吃樹皮 ) (3) 「十大片」 (1966) : 三五計畫 ( 文革開始 ) 依各軍區設立, 政治性、軍事管理 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原、 華南、西南、閩贛、山東與新疆。4 、「九大經濟區」的畫分 ( 經濟地理屬性、經濟發展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