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史料教学活化历史课堂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建立历史所需的“证据”只能源于史料,也就决定了学习历史和历史教学都离不开史料。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亲近”史料,有利于进一步扎实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历史、掌握历史的根本功。为此,我常把史料有机地引入到具体的教学实际中,通过史料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富实效。依托史料,寻找“兴奋点”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兴趣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高,注意力也集中,反之就可能出现“厌学”。因而,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视角,充分利用史料,寻求“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也就让学生有了“愿学”、“乐学”的内在动力。如讲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时,我列出了几位世界名流参观秦陵兵马俑后的留言:“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陵兵马俑的发现,世界已有八大奇迹”——法国总统希拉克;“这些艺术珍品,到达了非凡的水平,表现了中国人民一贯的超人才能,全人类都将在这里受到鼓舞”——卢森堡大公。学生阅读后,对秦陵兵马俑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感到“兴奋”。我就抓住这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寻的兴趣,提出了:当时我国劳动人民能制造出这样的奇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当时为什么要建那么多的兵马俑呢?已开掘的兵马俑,排列整齐,姿态各不相同,而且都面对东方,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泼的状态,有了自主探寻的欲望。依托史料,抓住“情感点”激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育过程是一个情感和认知相统一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促进人的认知活动,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给人带来疲倦。因而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应善于抓住“情感点”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使之受陶冶,启发学生的共鸣情感。历史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备了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史料素材就是其中的一局部,老师在教学中假设能仔细挖掘,恰当的运用,就能让历史成为感受情感教育的殿堂。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我介绍其简要的概况后,用多媒体打出了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一些相关的图片。当那“日军残害中国同胞”、“血流成河的南京城”、“累累死维者的白骨”等画面再现于学生眼前时,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自然而然地被激起,他们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和震撼足以使他们难以忘怀。这时老师通过适当的描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