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义近字辨析(五)张冠李戴说“作、做”——谈“作、做”“作派”不同于“做派”。按《现代汉语法律规范词典》注,“作派”指人的派头、气派或故意做出来的姿态、架势;“做派”指戏曲演员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在实际语用中因为人们不了解“作”和“做”的区别,常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该用“作派”时用了“做派”,该用“做派”的用了“作派”,如下例:① 某些官员在对待公众时“大老爷”式的傲慢做派。(《京华时报》2024.03.20)②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李汉忠极力反对这种“霸王”做派。(《人民日报》2024.03.21)③ 作派潇洒大方,台步飘逸舒展、自由奔放的艺术表演风格。(《中国秦腔俱乐部》)④ 演戏时身架优美矫健,作派潇洒利索。(《新浪博客》)例①②应该写作“作派”,例③④应该写作“做派”。“作”与“做”都指制造、劳作,是同音义近字,它们用法上的区别是:抽象意义的词语、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多用“作”,如作罢、作对、作废、作怪、作战、作风、振作、写作、协作、自作自受、作威作福、精耕细作等;制造具体的东西、从事具体的,口语色彩重一点的,一般用“做”,如做活、做饭、做作、做衣服、做贼心虚、做做动员等。不“振”不动——谈“振”与“震”“振”与“震”都有摇动义,都能同“动”组合成词。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和“震”是义近字,“振动”和“振动”是近义词。它们的区别是:“振”只用于物理学上的往复运动;“震”则多指由于客观原因引起的颤抖。然而这种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例如下面这些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话,就没有顾及“振”与“震”的这种区别。① 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2024.05.24)② 使用电动刮杠及振动器时千万要小心。(2024.05.20)③ 破解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振动问题。(2024.05.16)④ 防止因施工振动给邻近建筑物带来影响。(2024.11.28)⑤ 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2024.11.25)这些句子中的“振动”均应改作“震动”。“振”,《说文》这样解释:“举救也。从手辰声。一曰奋也。”故本义为救拔、挽救,或为振奋。后引申出多项意义:①摇动、挥动,如:振翅、振臂高呼。②奋起、奋发,如军心大振、精神为之一振。③振动,如:共振、振幅。“震”,《说文》解释为:“劈历(霹雳),振物者。”故本义为疾雷,特指地震;用作动词,指猛烈颤抖或情绪非常激动,如震耳欲聋、震惊、震怒。“振动”一词,是一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