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梅兰芳遇上手艺一双普通人的手和艺术家的手有什么不一样?普通人的手制造财宝,而艺术家的手还能制造美。摄影和京剧,现在都被称为艺术,但在梅先生活跃于舞台的年代,相馆里给大伙拍全家福拍大头像的照相师傅被认为是懂一门“手艺”。凭着这门手艺,能吃上饭。因演而优则名的梅先生被人们赠以“伶界大王”的牌匾,更像是商业行会里声誉甚佳的老字号获赠了牌匾,意味着从此声名远扬,生意兴隆,更好地吃上饭。电影里老艺人十三燕对梅兰芳的临终嘱托就是“提提咱伶人的声望”。旧社会里,一个艺人,地位之低下让人唏嘘。1930 年春,梅兰芳赴美,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美国农业安全局的摄影师们开始拍摄美国经济大萧条下的农民生活,留下许多悲天悯人的经典瞬间,成了美国经济萧条的历史佐证。1961 年,梅先生在北京去世,同一时代,瑞士人罗伯特·法兰克的摄影集《美国人》的出版拉开了现代摄影的序幕。这部在古根海姆奖资助下完成的摄影集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摄影艺术作品之一。舞台摄影,是诸多摄影门类的一种,甚至能否独立算一类也说不定,但是通过舞台摄影,众多表演艺术的经典时刻和演员的动人姿态,都成为表现经典艺术的作品流芳后世。舞台摄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演出过程中抓拍,一种是在非演出的时候专门组织拍摄。舞台摄影因为其受现场的规则和光线的有限,无法随意移动拍摄位置等因素变得很有挑战性。但只要有舞台,就有演员;只要有演出,就不用担心没人拍照。演员们在台上演绎美,摄影师在台下表现美,两者的中介就是照相机。如今旧相馆里的老照片成了复古艺术,古老戏剧甚至有机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提倡保护。艺术之伟大,即使在其地位不高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也把它称之为一门手艺,而不因它带有一定的工艺操作性或者出自工业社会则将其称为手技或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