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祖父邓稚援为梅兰芳首次访港演出写长诗

祖父邓稚援为梅兰芳首次访港演出写长诗_第1页
1/5
祖父邓稚援为梅兰芳首次访港演出写长诗_第2页
2/5
祖父邓稚援为梅兰芳首次访港演出写长诗_第3页
3/5
祖父邓稚援为梅兰芳首次访港演出写长诗邓善熙1922 年 10 月 15 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廿五日)至 11 月 22 日,梅兰芳先生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首次率领独自组建的承华社剧团 140 余人赴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梅兰芳在香港的演出轰动一时,前往太平戏院的观众无数,这件事也成为当时香港各大报章报道的热点。当时香港的著名华文报纸,如《华字报》、《大光报》、《循环日报》等都用了较大篇幅报道。其中,香港的《华字报》还登了一则骈文启事,为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征诗,要求是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那次赠诗给梅兰芳的,有三四十人之多。晃岩先生的七律四章和黄昆仑先生观《上元夫人》剧的七古一章获选。我的祖父邓稚援观看了《黛玉葬花》后,作了七古一章。最近我在整理先祖遗物时,偶然发现这首诗的手稿,全诗如下:香江剧场观梅郎《黛玉葬花》一出,歌此,并以赠行。梅剧盛称《葬花》,初演,余未及观,比再演,临场则风光细腻,梅郎神味醉人,幽怨闲情,的称酷肖。至其所度诸曲,皆一字一转,千回百折,余音摩荡,使人之意也消,技至此,观止矣。因为长歌行,以记其实。大雅君子,不余訾乎。梅郎仙骨非凡胎,工书善画何多材。前身合住潇湘馆,排云时下金银台。南来此次七千里,万人空巷叹观止。昨宵色相现葬花,玲珑池院春风起。春风愁煞女儿家,春恨年年泣落花。落花无言人自言,要将花葬替花冤。此时翠袖春寒薄,徙倚烟中笼芍药。亭亭玉立带轻拈,沥沥珠穿歌乍作。侍儿解意送鸦锄,竹帚花囊检拾徐。迟回步步可怜色,腰肢袅娜娇无力。一锄一扫一回歌,忽俯忽仰忽侧。落红不尽怨东风,蓦然公子来何从。飘零花事不堪语,转索新书小延。一时高兴一时嗔,独坐无端又酸楚。美人易学此情难,吹皱一池何相干。揣摩熨贴乃独到,苦功想见九转丹。不然东施试效颦,捧心蹙谁云真。不然黛玉从何显,红楼梦读试掩卷。必如梅郎始足称,不如梅郎慎莫演。声音笑貌人皆知,幽情画意说与谁。文章妙在无言处,梅郎神妙妙能痴。情到能痴痴非情,惟痴而情愈莫名。试观古来用情者,不痴则伪何能诚。吁嗟乎,丈夫郁郁不得志,天涯芳草情何寄。不如粉墨且登场,现身说法声琅琅。且如梅郎播芬香,西欧东亚极扶桑。美育笙簧流四方,感人心脾情信芳。梅郎梅郎归莫遽,庾岭梅花十月著。一枝待借压行装,媵以新诗或其庶。祖父在诗前小序补记:“(壬戌作)此诗先由《循环报》刊出,翌日,黄君冷观又以之刊入《大光报》”。《黛玉葬花》是梅兰芳先生的经典剧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祖父邓稚援为梅兰芳首次访港演出写长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