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比萨斜塔本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由于地基的原因,它不断倾斜,至今塔顶已偏离中轴线 5.2 米,但仍然没有倒塌,反而使它成为意大利的一个著名景观。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是因为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开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呢,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这一直是个问题。进入 20世纪,随着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化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讨论,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原来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别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黏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最新的讨论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层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它下层是实墙,用壁柱做装饰,中间六层外面用连续券做装饰,最上一层内收结束。塔的各部分比例协调,钟楼的装饰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风格,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使塔的立面变化丰富,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味。它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对圆形建筑加以进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通体用白色大理石建造。有专家认为,比萨斜塔的圆形设计是为了同旁边的大教堂形成呼应,因此设计者有意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比萨斜塔与奇迹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加之大教堂、洗礼堂和斜塔装饰风格一致,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使它们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在碧草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小贴士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建有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 1063 年—13 世纪)、洗礼堂(建造于 1153 年—14 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始建于 1173 年,1372 年完工)和墓园(建造于 1174 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协调统一,是古罗马式建筑风格的主要代表。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平面为圆形,直径 16 米,高 55 米,塔高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