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造景手法的运用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造景手法的定义、要素以及造景手法类型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分析古典园林中的不同造景手法,并且对拙政园中不同的景进行细化解析,更深化地了解造景手法的精妙之处。希望造景手法可以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并且可以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吸取更多的精华,得到传承和进展。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手法;拙政园一、园林造景的基本概述在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的意境所在,而这其中的意境正是通过这些造景手法表现出来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难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同样都是通过点、线、面结合而成的布局形式,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用同样的造景要素可以制造出完全不同的景致,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魅力所在。二、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与造景手法(一)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景观的区域范围中,运用园林景观的知识与方法,并且运用一定的工程技术,通过对地形的改造,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式创建出美的环境。(二)造景手法造景是指通过人为的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个要素制造出所需要的景观。古典园林造景手法,通常以山水为基础,有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感。在造景的过程当中,运用的手法不同所带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造景手法主要包括障景、漏景、框景、借景、对景、夹景等。在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观,使得在有限的实际面积内制造出更大的视觉面积,景观更加丰富化、多样化。(一)苏州拙政园的概况拙政园全园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东园、中园和西园,它们之间由景墙与长廊相隔。东园以田园风格为主基调,在山水之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景观建筑;西面水面环绕,亭阁建在依山傍水之处,使整体布局相对紧凑;拙政园最精华的部分则在中园当中,其总体布局的中心为水池,而亭台榭阁则是依水而建。苏州古典园林的入口隔断基本都由影壁墙、假山、花台等元素构成,各景观区域之间都以水、廊、林、花丛等为隔断,作为遮挡视线之用,在感受空间的过程当中避开游者有一览无余的苍白之感,而是经过曲径迂回才可看到园内之景,即使站在园中最高处也无法将园中景致尽收眼底,给人一种神奇之感,耐人寻味。(二)苏州拙政园中的造景要素苏州拙政园中的景点可以以孤植、孤赏石、亭、塔、阁、凳、汀步等表现。雕塑、小品、植物、建筑、置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