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展,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化,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困境进行梳理,提出一些既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又有利于加强保护彝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 彝族 传统文化 保护 传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彝族传统文化,是彝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通过生产和生活,融合了对地区环境的认识、理解、评价等制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这些成果流传至今,在促进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新农村建设的日渐深化,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往日封闭的彝家山村也“”自觉不自觉的加入了这场对外沟通的 洪流 。在彝族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开阔视野的同时,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彝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意义(一)有利于增强彝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二)有利于进一步保留民族多样性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定要求。尽管民族融合是历史进展进程中的客观趋势,但保留民族多样性并保持民族团结和谐关系,恰恰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幸福稳定的重要表现和要求。民族文化的存在则是各民族相互区分的基本前提,假如民族文化渐渐淡化、被忽略、被销蚀,民族多样性也就不复存在,民族团结与和谐也就成为空谈。为此,彝族传统文化作为维系民族特质的核心因素,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即使从传统到现代必不可少地会有所改变,然而在新的特质未完全形成之前,传统的东西仍然有极大的价值。(三)有利于沟通现代和历史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展,对外沟通的频繁,彝族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也伴随着部分民族文化的消亡。国家有国家的历史,民族有民族的历史。人类在不断前行的路上,不得不常常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将某种记忆作为人生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指导前进的方向。传统文化是彝族人民沟通现代与历史的桥梁,保护传统文化正是满足这一需要的有效途径。彝族《指路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彝族的进展史是一部伟大的迁移史,从始祖阿普笃慕到其六子携部众朝不同方向迁徙、拓疆,逐渐形成了现在彝族的分布布局。彝族支系繁多,每个支系的彝族的迁徙路线不一样,《指路经》[ 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