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多,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做好全方位就业的职业指导,转变陈旧的就业思路,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提升就业几率。首先,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前,必须了解当今毕业生就业现状,通过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开展面对北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从事职业情况的调查,可得出很多有效数据,进一步帮助职业指导的者提高认识,进行有效指导。学历层次分布方面,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比例分别为21.05%、48.82%、25.26%和 4.87%;性别比例约为 1:1;从专业类别的角度划分,基于目前北京高校各专业学生数量总体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分别得到 12 个专业类别的学生样本比例,哲学 0.24%、历史学 0.34%、农学1.79%、艺术学 2.55%、教育学 4.12%、医学 4.43%、法学 6.09%、理学7.09%、经济学 10.56%、文学 10.74%、管理学 18.04%、工学 34.01%。从不同专业的入职地区分析看,在北京就职比例最高的专业是艺术学、经济学、医学、均在 75%以上;其次是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均在70%以上,然后是工学、农学、哲学、历史学;最低的是法学、理学,均不足 55%。从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就业流向比较集中,去往其他企业(民营/私营)最多,为 31.25%;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 27.42%;然后是其他事业单位、机关,均为 6%~17%左右。从性别层次来看,男性去往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民营/私营)的比例最大,二者之和占比超过 60%;女性则以去往其他企业(民营/私营)比例最大,为 33.77%,其次为国有企业,占比 22.46%。女性毕业生去往教育业、金融业、文体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相对较多,男性毕业生去往信息软件业、建筑业、制造业、科学技术业、生产供应业相对较多。从学历层次来看,随学历的升高,去往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的比例增加,同时去往其他企业(民营/私营)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另外,本科生和硕士讨论生去往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从院校类型层次来看,211 院校去往国有企业的比例最大,专科院校去往其他企业(民营/私营)的比例最大,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去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比例比较平均。从所属行业来看,毕业生就业流向相对分散,但仍有集中趋势。其中,信息软件业、金融业、教育业相对较高,所占比例均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