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态课程焕发课程活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老师制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老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推断,充分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灵活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增加孩子探究的生成活动内容,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一、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全国各地都有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乡土特色,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包括民间风俗、民族艺术、古建筑、自然景观、地方特产等等。如通州的地方文化特色就有:蓝印花布、古迹、古庙宇、鲁班大厦、西亭脆饼等等,这些资源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又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可以从中拓展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和孩子们一起根据活动性质和类型来制定相应的主题网络。如:有关饮食的可按品种、形状、口味、制作程序、销售等线索展开;有关建筑的可按地点、特征、年代等线索展开等等。具体内容的选择必须是孩子们感兴趣和需要的,既能融合渗透各领域内容,又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究、促进幼儿进展。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实地参观考察、图片展览、听历史故事、亲自操作等,让幼儿用丰富的感性经验建构起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二、主题活动预设与生成的结合“动态生成”是新《纲要》理念下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征。《纲要》中指出:老师要从本园、本地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因此,老师是主题的决策者,不论是预设还是生成,老师确定主题时都必须考虑活动是否有价值、材料是否易于收集、孩子是否能够实际操作等。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兴趣所在,灵活地调整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时删除一些与孩子生活经验相差甚远的预设活动内容,增加孩子们有探究兴趣的生成活动内容。如:南通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因此,它是幼儿熟悉的、有一定经验积累的事物,又是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于是,老师与幼儿一起实施“漂亮蓝印花”这个主题,从它的起源、种类、生产程序、用途及广告等方面制作了主题网络图,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人探究。在主题实施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交通工具”、“交通警察”进行探究。在欣赏广告片时,孩子们认为广告在电视中停留的时间太短,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