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屏风在室内环境中的功能【摘要】:屏风的进展过程体现有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其具有挡风、遮蔽、风水、隔断、导流和装饰等功能,既满足人们日常有用的需要,又能满足艺术性的追求,在现代室内空间中,屏风以其不同材质点缀着不同风格的空间,又以其活动性将空间分割成理想状态。【关键词】:屏风;室内环境;功能一、屏风历代进展简况考古发现,早期屏风的原型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有可能在室内悬挂编织或纺织成的帷幕、帷帐,以挡风御寒。屏风实物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有屏心、屏座和屏框得斧扆,造型虽简单,却代表名位和权贵,专为天子使用。春秋战国时,出现了置于床头装饰的枕屏和桌上的陈设性砚屏。五代时期一改前人装饰性小屏风的特征,这时期的屏风大而高,多为三折屏、围榻屏、座屏。到了西汉,屏风工艺材质极尽奢华,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有漆饰、镶嵌、雕刻、鎏金等;由于汉人席地而坐,故此时家具为屏风和床榻的结合体,既可以挡风,又可以倚靠。东汉时,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屏风开始以木做框,在两面糊纸,绘鸟兽植物,常用作记录或书画欣赏,可折可放。汉唐时期出现了木雕彩漆、陶制、玉透雕等制作工艺,屏风成为室内陈设的主要形式。唐代屏风种类繁多,分围屏、座屏两大类。宋代则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里程碑时期,由于生活習惯发生转变,低坐具进展为高坐具,屏风高度升高,屏风的底座也由过去两个简单的墩子变为后来有长条横木的桥型底座,简约素雅。明代屏风延续宋元传统样式并继续进展,多为座屏,造型大气,给人稳定之感,雕刻精致严谨,以黄花梨、紫檀等高级硬木为主,种类出现挂屏、落地屏。明代是古代屏风的鼎盛时期,样式有宝座屏风、围屏和插屏三种。清代在明代屏风造型与结构的基础上,样式和雕刻越加繁复,加上西方文化由的影响,当时盛行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传入,清代的屏风一味追求奢华,雕刻纹样极为复杂,所用镶嵌材质也更加宝贵,如象牙玉石,宝贵名木等。进展到现代,屏风已从有用性功能转化为艺术形式留存于世,成为室内设计的点睛之笔。随着科技的进展,屏风的样式也已经非常丰富,材质也更加多样,如竹材、铝合金、绸缎、有机玻璃等,适合于不同风格和人群的室内设计。纵观屏风的进展历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社会文化背景是艺术形式产生的源头,处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其特有的社会背景产生了独有的艺术形式。二、屏风的功能由历史进展过程可以看出,屏风是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中的重要角色,具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