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_第1页
1/3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_第2页
2/3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_第3页
3/3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古建筑;保护一、新农村建设中古建筑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浪潮中,因为认识不足,很多极具特色的古建筑在被整合、拆建、挪移中消亡。大规模的拆建改建,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永久消逝。建设新村、新乡、新镇后,新建筑和古建筑混杂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既没有新农村的现代规整,也磨灭了古建筑的富贵典雅,古建筑失去了它存在的环境,也几乎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历史文化名村的芹川村在规划整治之前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浙江省淳安县芹川村保存有 260 余幢传统建筑,这些古建筑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建筑做法精致,雕刻巧夺天工,建筑年代跨度较大,从明代延续至今,充分显示了当地传统建筑工艺、技法和营造理念的传承和衍化过程。但其内部历史环境保存状况令人担忧,大片古建筑中,混杂现代水泥建筑,新建农居形象丑陋,超高、超大。山区人多地少,村民改善住房的要求与保护名村的矛盾仍很突出。村内新建、改建农居的施工场地仍有多处,并有不断扩张渗透的趋势。古建筑内改、搭建现象普遍,严重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建筑庭院内杂物堆积,特别是堆放柴草,火患严重;原有厅堂及其他公共建筑前原开敞空间搭建严重,空间形象杂乱。信义堂、豫和堂酒坊等古建筑残破严重,亟待抢修。整个芹川村面临蚕食包围,控保两难的艰难处境。二、农村古建筑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一是自然性破坏。由于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再加上古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袭及抗灾能力差,众多已无人居住的名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原有的里巷、民宅、地貌、水系、植被缺乏必要的保护、其历史特征和传统文化风貌也将很快消逝殆尽。二是建设性破坏。古建筑经历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盛衰,许多建筑物本已十分陈旧、残破。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的不断推动,许多古建筑遭到严重的损毁,甚至许多已经消逝。三是生活性破坏。生活在古建筑里的居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村民把资金用于新建现代建筑上,对古建筑维修甚少,即便有也大多是破坏性的胡乱改造,其自发的建筑整修所使用的新的建筑材料,也割断了传统风貌的延续,这也加快了古建筑的破败消逝速度。此外,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重要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不够,村民对古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用途、作用、价值认识模糊,再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