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石炭纪的空中杀手

石炭纪的空中杀手_第1页
1/4
石炭纪的空中杀手_第2页
2/4
石炭纪的空中杀手_第3页
3/4
石炭纪的空中杀手在大约 3 亿年前的石炭纪,气候温暖、湿润,遍布着沼泽和森林。高大的乔木享受着上层空间的阳光雨露,而以蕨类植物为主的灌木则占据了森林的下层领地,伴随着植物的繁茂,昆虫、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此时,人们最熟悉的远古动物——恐龙尚未出现。在树木之上的广袤天空中,体形庞大的飞行昆虫“巨脉蜻蜓”主宰着一切生杀大权。巨脉蜻蜓的飞行时速超过 30 公里。它的颌部更是能够将包括小型爬行动物在内的猎物撕成碎片。高能的“空中杀手”一只巨脉蜻蜓正在一片长满蕨类植物的沼泽地带悠闲地飞行。它不时地转动着自己那颗硕大的脑袋,以便于让那双占据了头部大部分位置的复眼来观察周围的情况。它的每只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数目从 3 万—10 万个不等。周围的物体不断地被这些小眼摄入,形成图像。当物体在巨脉蜻蜓的复眼前移动时,小眼依次产生反应,它就能根据连续出现于小眼中的图像和时间,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只匍匐在水边的两栖动物引起了巨脉蜻蜓的注意。在石炭纪,壳状两栖脊椎动物也逐渐繁盛了起来,它们被归类为壳椎亚纲。壳椎亚纲的种类相当多,基本都是一些小型的、生活于沼泽或者是水边地洞中的两栖动物。这只身长大约 30 厘米的两栖动物并没有意识到来自空中巨脉蜻蜓的威胁。巨脉蜻蜓在它的上空盘旋一圈之后,略微悬停一下,犹如一支离弦之箭,“嗖”的一声便直接向猎物俯冲了下去。对于壳椎亚纲的小型两栖类动物而言,它们根本没有抵御巨脉蜻蜓攻击的“武器”。想要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它抵达之前潜入水中。然而,这只“疏忽大意”的家伙运气却不太好。当它发现巨脉蜻蜓时,对方那 6 条带着尖刺的腿已经牢牢地把它抱了起来,尖刺也深深扎进了它的身体。巨大的“飞行高手”1880 年,在法国南部的科芒特里,煤矿工人们意外地挖出了一具长着超大翅膀的巨型昆虫化石。1885 年,法国古生物学家查尔斯·布隆尼亚尔在对这块化石进行认真讨论之后,正式将其中的昆虫命名为“巨脉蜻蜓”。在昆虫学界,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共同组成了蜻蜓总目。其中古蜻蜓目和原蜻蜓目的昆虫早已经灭绝,而蜻蜓目从二叠纪起一直生存到现在,有将近 3 亿年的历史。巨脉蜻蜓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蜻蜓并不相同,它是原蜻蜓目巨脉科的昆虫。发现于美国北部俄克拉荷马州诺布尔县的早二叠世的二叠拟巨脉蜓化石,其翅展长度有 71 厘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飞行昆虫。古生物学家在讨论较小但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石炭纪的空中杀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