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礼乐的精神实质

礼乐的精神实质_第1页
1/5
礼乐的精神实质_第2页
2/5
礼乐的精神实质_第3页
3/5
朱光潜先生说,儒家思想看似头绪纷繁,名谓不一,但其思想基础则在礼乐二字。他认为,儒家正是在乐与礼两个观念的基础上,建筑起一套伦理学、一套教育学与政治学,甚至一套宇宙哲学与宗教哲学。礼乐文明,是周公孔子以降,历代儒家的人文理想,儒家思想也正是围绕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礼是序,乐是和;礼主敬,重在人为的节制,乐主和,重在任性自然。孔子认为人性有善有不善,故需要遵礼而行,使行为举措,壹皆合于规矩制度,直至外在的节制不再成为一种有形的束缚,性情完全自足,凡发乎性情者,必合于礼的法律规范。礼的精神内化到生命里头,就是乐的精神,就是修养的完成。朱光潜先生说,和谐是修养的胜境,无论从个人的心理机能还是整个社会的存续来看,最终都是以和谐为目的。一个幸福的人,其理智、情感、意志、欲念必定相安相和,内心和谐;一个幸福的社会,亦必定无争无怨,相安和谐,群策群力。他又指出,通向和、乐的胜境的“路径是序、礼。 就一个人的内心说,思想要成一个融贯的系统,他必定有条理秩序,人格要成一个完美的有机体,知情意各种活动必须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就一个社会来说,”分子与分子要和而无争,他也必有制度法律,使每个人都遵照。 (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全集第九卷)朱先生论礼乐精神,固已详备遍赅。儒家认为,有礼必有乐,有乐亦必有礼,礼乐不失其正,社会方得和谐。然自周公制礼作乐,后世狂躁拘牵之士,多失本旨,不明礼本,不知礼用。率性任自然之徒,以礼乐为人性的桎梏,激烈反对守礼;墨守不移之辈,以礼文为万世不易的宪章,不知权变。立场虽有不同,其偏颇之失,本无二致,都是不明白礼乐的本质,只看到礼乐的外在一面。率性任自然者,是把放纵当作自由,把欲望理解成人性的全部,故认为礼乐之设,违反人“性,不知《乐记》已云: 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通返)人道之正也。 人道之正,必其人理性、情感、意志、欲念各得其正,彼此相“”安,方当得一个 正 字。片面地追求欲望的放纵,是在人欲与人性之间划了等号,是把饮食男女之事,人之同于禽兽的那一部分天性,当作人性的全部。礼乐之施,原是根源于人性知、情、意、欲的分殊,使人性中的各个方面井然有序,和谐相安,执于人欲而拒绝礼“的裁节、乐的和合,就像《乐记》所说的那样,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智者诈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礼乐的精神实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