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草庵摩尼教遗址摩尼教是公元 3 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材料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信仰。在中世纪 1000 多年中,摩尼教曾流行于伊朗、叙利亚、埃及、巴勒斯坦、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中亚细亚、中国等地。6 世纪至 7 世纪初,摩尼教传入中国新疆地区。武则天延载元年(694 年),有波斯摩尼教高僧拂多诞来长安,始在汉族地区传播。福建的摩尼教是唐朝会昌年间(841~846 年)由呼禄法师从中原传入的。明代何乔远《闽书·方域志》载:“会昌中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禄法师者,来入福唐,授侣三山,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至道中,怀安士人李廷裕,得佛像于京城卜肆,鬻以五十千钱,而瑞像遂传闽中。真宗朝,闽士人林世长,取其经以进,授守福州文学。”呼禄法师为躲避宗教迫害,选择了远离政治中心的岭南、福建为其逃难的首选目的地。从摩尼教教义来分析,摩尼教主张明暗二宗论,空间世界的划分以树为喻,光明宝树繁殖于东、西、北,黑暗死树则生于南方,南方意味着死路。因此,呼禄法师一反历代中原遗民南下避乱的逃亡惯性,而投奔法网较疏的滨海地域,向东寻求自己的归宿(蔡鸿生:《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中山大学学报》2024 年第 6 期)。呼禄法师从福清、福州到泉州传播摩尼教,卒葬泉州清源山下。晋江草庵摩尼教遗迹是世界现存惟一的一个摩尼教寺庙遗址。1928年,厦门大学张星、陈万里和艾克到泉州访古时,拟前往考察,“惟城外通地土匪”(张星:《泉州访古记》,《史学与地学》1928 年第 4 期),故未去成。泉州中学历史老师、宗教石刻考古学家吴文良先生找到草庵摩尼教寺,并在 1957 年出版的《泉州宗教石刻》一书中将这一重要发现公布于世,引起世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1987 年 8 月,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在瑞典隆德大学进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泉州草庵为迄今已知世界仅存的古代摩尼教寺庙遗址。会议以草庵摩尼光佛雕像作为吉祥图案,会议的演讲厅悬挂草庵摩尼光佛大幅彩照。世界摩尼教讨论会以此作为会徽。1991 年 2 月 1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到草庵考察。他们认为这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草庵于 1961 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就草庵的创建年代及草庵的石雕造像、题记略作介绍。草庵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