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 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 。五行楷书,34 字,字径 2. 5X2.5 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 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 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讨论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 20 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 60 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 18.5 厘米,高 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 明教会 三字,字径 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 明 、 教 、 会 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 明教会 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 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 , 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纳明教的 明 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 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 。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 四位-”体 )于摩崖上: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万石峰草庵得家字》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秋访草庵》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其诗中还出现 太乙仙人 和 丹灶 的词句。好了,今日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