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出走改变了托尔斯泰的最后岁月我的母亲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过世了很久后,我可以尽量公正、诚实地解释父亲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原因。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问题的复杂性,我小心翼翼地谈论这个话题,内心忐忑。父亲心中的十字架在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夏天,母亲变得失去了自制力,遗憾的是这是事实。后来她自己也不否认,问题在于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已经与她一起生活了四十八年的丈夫在他 82 岁的时候忽然不能忍受了,想摆脱她。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会尽量说明两位老人的精神状态,并单独说明每个人的情况。父亲 82 岁,他度过了漫长的一生,充满各种痛苦、诱惑,与自己斗争了一生,他已经获得了只有死者才能为自己造就的盛名,他就这样向死神走去。他只剩下一个愿望,唯一的心中夙愿——好好地死去。他怀着仰慕的心情准备着死亡,我甚至可以说他是带着爱意的。他没有叫来死神,“他还想告诉人们更多”,他已经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并顺从地等待着死亡。毫无疑问,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三十年间,离家出走的想法一直就困扰着他。三十年来这一夙愿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由于认为自己没有权利去实现这一愿望,三十年来他也一直想撇开这一想法。“心灵的完善需要磨难。”他这样对自己说,并且在这些苦难中寻找欢乐。对他来说离开在俄罗斯的出生地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并彻底断绝关系似乎比留下来更轻松、更愉快,因此他没留下来。他在家里的生活越艰难,内心抵抗诱惑的想法就越强烈,而且他真正为了自己的亲人们付出了全部心血。当不怀好意的人指责他的言行不一,指责他宣传“平民化”的同时自己却住在“豪宅”里的时候,他把这个称作“心灵的洗浴”,并且谦卑地忍受着这些责备,他心里知道,“折磨人的那些素材正是你有责任讨论的,这些材料越宝贵,时间越是难熬”。他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他需要的,即无为和大爱。毫无疑问,雅斯纳亚·波良纳的生活使他很难过。他内心受到折磨,不仅仅是为自己。他还为其他人、为生活在劳动和贫困中的农夫担忧,为跟随那些农民去长期私砍树林的妻子而担忧,也为憎恨和诽谤他的那些人担忧,他让自己去爱所有人。“对,去爱那些对我们行恶的人,是你说的,喂,感受一下吧。我试了,但不大好。”他在1909 年 7 月 22 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离开庄园之前的几天,父亲曾到朋友玛丽娅·亚历山德罗夫娜·施密特那里,并且对她承认:他想离家出走。那老女人惊讶地双手一拍,恐惧地说:“上帝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