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辐射防护技术课程内容探究与设计[摘要]空间辐射防护技术课程重点围绕空间辐射环境、载人航天期间的空间电离辐射防护和监测、材料与器件的抗辐射加固技术等方面进行教学。该课程有助于完备核与核技术以及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专业教学。着重对空间辐射防护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内容进行探究与设计。[关键词]空间辐射环境;载人航天;抗辐射加固一、引言当前,各国的航天活动呈现蓬勃进展的景象,各国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进展战略、进展规划和进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进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人类开展航天活动必定面临复杂、恶劣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是指航天器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热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微流星体、空间碎片、行星大气、磁场和引力场等。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对航天员、航天器材料及器件等均存在潜在危害,为保证系统在辐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抗辐射损伤能力,并确保可靠完成规定任务,空间辐射防护已成为支撑航天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开展空间辐射防护技术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人类的航天活动已经开展了近六十年,但在空间辐射防护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亟须培育该方面的人才。核科学旨在讨论各种环境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及产生的效应,并利用这些机理和效应开展教学与讨论。空间环境作为重要的辐射环境之一,是核学科必须开展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核、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方面的课程设计时,需要将空间辐射防护技术列为其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一)课程绪论介绍空间辐射防护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载人航空的辐射防护技术与监测手段以及空间抗辐射加固技术。首先,介绍什么是空间辐射防护技术,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门课程,让学生明确该课程主要任务或目的。其次,对空间辐射环境类型做整体介绍。第三,概括性地介绍空间辐射环境对载人航天的辐射危险,涉及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航天员的辐射安全保障以及星际载人航天的辐射危险与防护。第四,概括性地介绍空间辐射损伤机制以及几种典型的辐射效应,包括单粒子效应、电离总剂量效应、表面充放电效应、位移损伤效应等。(二)载人航空的辐射防护与监测讲解空间辐射剂量学及生物学效应,包括空间辐射剂量学的涉及量和单位、空间辐射剂量的主动与被动测量方法、空间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特点、空间辐射生物学实验讨论。详细讲...